新闻动态

律谈|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 ——参加盈隆实习律师拜师仪式有感

新闻动态
原创
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
刊載日
2020-11-13

作者 盈隆 雷涛

     11月6日,我作为一名实习律师参加了盈隆律所的拜师仪式活动,进行实习律师宣誓以及与众多资深律师进行座谈交流。坦诚地讲,作为一个已工作十年的“老人”,与一帮95后站在一起从实习起步,刚开始还是有些别扭的。但参加完整个活动,特别是与各位高级合伙人、资深律师进行座谈交流后,我非常庆幸参加了这个活动,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都在这些前辈们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了“验证”,表明我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奔跑。收获颇丰,也感触良多,深思之下我觉得有三个方面值得记录。


         

盈隆是一个值得追随的团队

      选择盈隆起初是因为菅志远律师的个人魅力和榜样号召,但随着对盈隆的了解加深,我愈发感受到整个团队的“魔力”,有一股让人心甘情愿汇入其中共同向前奔跑的磁力。仔细端详,你又会发现盈隆并没有什么宏大的愿景和口号,也没有什么炫目的营销和光环,有的只是务实的作风和对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执着,有点像《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这么笃定地跑着,自然而然地聚集了一群同行者、追随者。若盈隆仅限于此,则难免会显得有些浅薄,以我作为咨询从业者的视角,发现盈隆正在做三件非常了不起的基础性工作,这也是我认定盈隆是一个值得追随的团队的依据和理由。

      一是盈隆正在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律所无论大小,都或多或少地定有管理制度,但盈隆不一样。从着装举止到团队建设,从开会写文到客户服务,从案件品控到法律研究,盈隆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一整套体系性的制度。初略看起来,和其他律所或机构别无二致,但细究之后,就会发现他的内容和标准超乎你的想象。他管理不是当下,而是未来;不是针对目前的人员规模,而是预备着日后的急剧扩张。与其说是制度,不如说是规划,是严格按照顶尖律所的要求来规范和鞭策自己,是在构建未来可复制、可持续的制度性基座。当然,盈隆也不是想当然地削足适履,而是在实践中不断调适、优化和迭代,打造自己的特色制度。例如昨天举办的实习律师拜师仪式就是盈隆独创,且已办到第四届。制度定下来了,就要执行,各合伙人再忙也要投身参与,这才是盈隆真正“可怕”的地方。虽然盈隆的制度现在还有不是很全面,有些也还很粗糙,但这种势态已初步显露,好比如你见到一个人数年如一日地自律,坚持不断地精进完善自己,你也会自然流露出对他的敬意。
      二是盈隆正在创建一个文化符号。昨天的拜师仪式是在盈隆总所的伍廷芳厅举行的。仪式之初,顾芳主任也再次向我们阐述了伍廷芳律师对中国法律事业的贡献与影响,以及盈隆将如何传承先贤精神,坚守法律精神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初心和要求。这仅是盈隆日常的一个片段,而且这种场景在盈隆的各个细节都润物细无声地体现着。正如顾芳主任所说,为什么要坚持搞这么一个有仪式感的事,就是要让初入行的新人们建立一种职业的尊崇感和自豪感,建立一种信念才能在面对困难时更坚定地走下去。正如广为流传的那句话:“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盈隆从一开始就将法律文化作为自己的符号,并在各个环节中予以具象化、清晰化,变得可感知、可操作,逐步内化到盈隆人的思维观念、行为举止之中。这也正是盈隆人不断奋励创拓的动力源泉。
      三是盈隆正在锻造一支法律服务“军团”。虽然昨天举办的是拜师仪式,但盈隆绝不是沿用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而是以个体共性化培育、小团队模块化协作的方式来打造一批有专业分工、有成长梯队的法律服务“军团”。就拿昨天拜师仪式后的座谈交流来说,十多位盈隆的高级合伙人、资深律师针对本届所有实习律师的成长困惑,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的教授了自己的心法、技法,从文书写作到法律检索,从沟通话术到心理共情,从时间管理到职业规划等等。半天时间虽不算长,但对于这些“时间就是金钱”的大咖律师们而言,这个合计经济成本不可谓不大,但盈隆依旧认为这是最划算的投资。后来和菅志远主任聊天得知,盈隆正在研发能够兼顾定量考评和悟性点拨的年轻律师培训计划,有点类似融合中餐烹饪中的“少许”、“适量”和西餐制作中的流程和剂量要求。一个不担心“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敢在成员能力培育上下重功夫的团队,有什么理由不值得追随!
            

失败有理由成功有方法

     听了众多高级合伙人、资深律师的无私分享后,不由得感叹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背后的艰辛和努力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和学习的。我个人感觉可以将他们传授的内容大致分为技法、心法和活法。

     一是技法,即具体的技巧。例如顾芳律师讲的利用分段时间集中注意力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番茄钟法)、陈伟奇律师讲的如何妥当处理当事人不合理要求以及麦福荣律师讲的如何挑选时间给法官打电话沟通等均属此类。其中,彭世明律师讲的一个他作为新手时如何克服庭审恐慌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充分的案件准备外,他还找来了那个审判法官其他案件的庭审录像,反复地盯着那个法官看,看到感觉那个法官就像个熟人一样为止,这种刻苦和执着让人由衷佩服。正如一句话俗话,想做总有一百种方法,不想做一个理由就足够。技法千万,也因人而异,但背后的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一样的。
      二是心法,即做事的方法论。菅志远律师强调要把握“人之常情”很是精辟。平时提起“情商”,总感觉这个应该需要天赋,但听了菅律师的分享,才明白什么是大道至简。一个优秀律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体察人性的律师,无论是与法院、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和同行、当事人的沟通交流,都能够时刻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以方便他人、帮助他人的心态去讲话做事。持续坚持并内化成为习惯,那具体的方法、技巧则已不再重要了,会自然“流淌”出来。不得不说,优秀的人的格局和境界就是高人一筹,我辈当奋起直追。
      三是活法,即人生观和价值观。年轻人刚踏入社会、初涉职场,最担心的不是经验欠缺、能力不够,而是急于求成、步入偏门。陈伟奇律师以过来人的身份,教年轻实习律师们如何以五年为一档做好职业规划,制定成长目标以及如何面对诱惑和处理困惑,让人受益匪浅。这种以提升个人发展能力和追求美好生活为导向的培训,应该来说是已超越了盈隆应尽的本份,但这也正是盈隆的魅力所在。
      听完各位大咖律师的分享和耐心解答后,真心希望这种交流、培训要多搞、常办。同时也真心建议律所管委会能够将每次类似的交流活动中提及的成长困惑、对应解决方案,分门别类地编印成册,不仅可作为内部的培训手册,还可以成为整个行业青年律师的成长指引,再为法律职业共同体增添一瓦。

 

成长需要自驱力

     在敬佩这些大咖律师们的勤奋与睿智的同时,不由得有点担心年轻实习律师们能否很好地消化吸收这些宝贵的经验,毕竟我是因为有了十年的社会阅历才能有些许的共鸣。倘若倒推十年,也许我也可能把前辈们的肺腑之言当成心灵鸡汤,一闻了之。但后来释然了,因为这些话都不是对所有人说的,而是对其中的有心人讲的。这些经验总结也不是一把把万能钥匙,更像是一根根在漆黑中划亮又熄灭的火柴,是给那些能够自己驱动自己的人一些指引和信心。

      菅志远律师在讲述如何将工作做到更出色出彩时,提到了要不断给自己“加戏”:看完卷宗后可写一份阅卷报告,法律检索后可以写一份检索报告,模拟法庭后可以写一份模拟开庭报告等等。这让我想起了演员张译,这个单眼皮、小眼睛、各方面都十分之普通的年轻人硬是凭着不断给自己“加戏”而拿到了3个影帝2个视帝,成为国内知名导演们追捧的香饽饽。网上有对他的事迹披露,其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每次拿到剧本,张译都会研究一个透彻,梗概出故事大纲、整理人物命运线、理清人物关系线、分析角色道具、勾画角色心情状态线、创作万字人物小传……”。我想即使命运造化弄人,他未能在影视圈成功,但就凭这份用心和钻研,用在哪个行当都不会太差。
      我不由得再思考,为何有些人能够不断地驱动自己前进,自己又该如何学习自我驱动呢?这让我又想起了时下网络爆文“最好的工作状态就是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具体内容就不在此赘述,个人觉得可从三个维度来不断地检视自己并寻求反馈:一是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二是良好地协作界面,三是沟通与表达的技巧。然后再乘以时间的维度,持续坚持并内化,调整好心态静待花开。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我要说的是,那前提是你得要在正确的道上。我很庆幸,正在正确的道路上奔跑。

 

 

 

 

 
 

作者简介

 
 
 
 


                                            

 

    雷涛,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联系电话:13450773866

    西南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硕士。法律功底扎实,擅长知识产权民刑案件。政府资源丰厚,熟悉政府运作体系和法律事务。商业思维活络,能够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实现商业奇效。

 
 

 

 

 



Copyright©1997-2021 广东盈隆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44768号

谷歌SEOSexy lingerie